汶上网
 
会员登录

在线留言

 
秦始皇泰山刻石
中国书法之乡网   2008-11-04 14:52:50 作者:2 来源: 文字大小:[][][]

 

秦始皇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又称《封泰山碑》,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所刻,相传为秦丞相李斯手书,内容是颂扬秦始皇的功德。碑石原在泰山顶,后移至碧霞元君祠中,现存山东泰安岱庙中,因风雨侵蚀,字迹漶漫,所剩仅寥寥数字。

   秦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异形,书体多样,妨碍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根据丞相李斯等人的建议,实行统一文字的措施。由李斯在原来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规范,颁布了一套标准字体,称为小篆,同时废除了六国文字中与秦文不相符合的部分。《泰山刻石》的书体即是标准的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减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本图是《泰山刻石》局部。

对于李斯的书法,前人评价甚高。清代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说:“小篆开自李斯,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三代以来风气至此一变。盖李斯笔法敦古,于简易中正有浑朴之气。”唐朝张怀瓘则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泰山刻石
释文:臣请具刻
诏书金石 刻因明白

 

秦峄山碑(宋徐铉摹)

 

《峄山碑》即《峄山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书体为小篆,相传亦出自李斯之手。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初,踌躇满志,四出巡游,所到之处皆立碑刻辞,歌功颂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始皇刻石除泰山外,还有琅邪台、之罘、碣石、会稽、峄山等,共有七处。《峄山碑》原在山东峄县之峄山上,据传被后魏太武帝拓拔焘推倒,并焚于火。自从唐代起即有人翻刻复制,杜甫有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唐以后摹刻渐多,而公认最好的,是宋人郑文宝按照徐铉摹本所刻的一块,现存陕西西安碑林,世称“长安本”。清代杨守敬评此本“笔画圆劲,古意毕臻,以《泰山》二十九字及《琅邪台碑》校之,形神俱肖,所谓下真迹一等,故陈孝思论为翻刻第一,良不诬也。”

《峄山碑》与《泰山刻石》虽然同为小篆,且相传同为李斯所书,但从实际效果上看,各有特点,如果说《泰山刻石》以结构紧密,线条丰润为特点的话,那么《峄山碑》显得更加宽博舒展,笔画如铁线曲盘,劲健峭拔。两碑相比各有千秋。本图为“长安本”局部。 

          
1.秦峄山碑(宋徐铉拳)  释文:不久灭  六暴强
2.秦峄山碑(宋徐铉拳)  释文:戒臣奉  诏经时

 

 Copyright©1999-2007 wyhl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42824号
    地          址:山东省汶上县书法家协会          邮编:272500    电话:0537-7234366
    驻京办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70号    邮编:100075    电话:010-87875281 
    
http://www.china-shufa.com.cn  E-mail: wenshang1111@126.com
       中国书法之乡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