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网
 
会 员 登 录

 在 线 留 言

 
谈谈临摹
中国书法之乡网   2009-05-13 09:45:43 作者:2 来源: 文字大小:[][][]
一、学习书法为什么要临摹?
譬如说弹琴,首先要从指法学起,要从认识简谱开始。不会指法,不懂简谱,也只能是乱弹琴。学习书法也是这样的。
在说临摹之前,先来说说孔子拜师襄为师学习弹琴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启发。孔子学琴拜师襄为师,他问师襄如果没有好的琴,能学成功吗?师襄说“能!学琴先要学指法,还要选取一首名曲来反复练习。”练过几天,师襄见孔子弹的曲子已经熟练,于是就劝孔子换首新的曲子来练。”孔子说:“曲子虽然弹得熟练了,但是弹奏的技巧还没有熟练,请让我继续练下去吧”。又过了几天,师襄见孔子不仅弹奏的技巧已经熟练,而且弹奏的曲子的韵味也很浓厚,比技艺高超的琴师还要弹得好。于是又一次地劝他换首新的曲子来练习。”孔子说:“还是不行。因为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我还没有明白呢。所以还要请您让我继续练下去”。再过了几天,经过一番专心致志地苦练,孔子对所有的疑问终于全都明白了,这才同意换首新的曲子来练。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怎样临摹?
1、临摹先要择岾。
1)择岾的标准。
择帖,取法要高。师襄要孔子选取一首名曲来反复练习也就是这个意思。取法高,也就是要选择好的字帖作为临摹的范本。前人说,择帖如择友,不得不慎。择得好上可达其源,下可知其流,彻悟求变,终身受益。反之,苟涉浮华,染成俗气,则时受其累。
2)、选择什么字体?也就是说,真、草、隶、篆……,我们选哪一种?
有人认为先学篆书好,因为篆书象形的成份多,就象是图画,学起来有兴趣;还有就是篆书没有“撇”、“捺”,技法不复杂,简单易学;也有人认为先学隶书好,理由与学篆书差不多;当然也有不少的人认为先学草书好,草书的动感强烈,这也是从兴趣方面来考虑的。再有就是认为先学楷书的好。为什么要先学楷书呢?这是因为楷书是我们现在通行的字体,现学现用,便于掌握和提高;还有楷书备尽法度。正因为如此,相比之下还是先学楷书的居多。
既然先学楷书,楷书有不同时期的楷书,魏、晋、隋、唐……,哪一朝的楷书最好?是不是哪个朝代的好,我们就应该先学哪一朝的呢?
㈠、楷书有不同时期的楷书,魏、晋、隋、唐……,哪一朝的楷书最好?晋朝的楷书最好。这是因为晋人的楷书,是“法外求法”,所谓“法外求法”,也就是以自然为法,因而天趣盎然,妙不可言。唐朝的楷书,继承和发展了楷书,艺术成就也相当的高。但是唐朝的书法是“法内求法”,所谓“法内求法”,也就是在晋人的“法”内求法,其结果必然是使楷书的“法”更为严谨和完备,而神韵自然也就不及魏晋了。楷书是在战国时期的隶书中开始萌芽的,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生长发育期,脱胎于魏晋。钟、王穷究笔理,极尽变化,是使楷书隶变定型的杰出代表。也正是如此,他们被后人尊称为楷书之祖。
㈡、是不是哪个朝代的好,我们就先学哪一朝的呢?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是因为:
①、魏晋人书法用笔不露圭角,妙在点画之外;结体千姿百态,萧散简远,极凤翥龙翔之变。初学书法,若是以此为法,则难得入门途径。
②、是如朱履贞所说“唐以前碑刻,历年久远,击挞模糊,后人重加刻划,面目既非,更摹形似,失之远矣”。其实唐以前的一些双勾廓填本,也不能轻易地学。由于唐太宗的偏好,魏晋人的书法都被收集到内府秘藏,流传一时的都是些双勾廓填本,这些本子虽然是从魏晋人的墨迹上“摹”写而来,字迹一经传摹毕竟已不是本来面目。后来再经翻刻,其面目更是“失之远矣”,其中还有是伪作,是赝品,鱼目混杂,令初学书法的人优劣难辩。因而,不学则已,一旦学了,用功越多,则与古人越远,若是养成习惯,一时还难以改掉,使人又苦又恼。所以赵孟頫说“得古人真迹数行,用心学之,可以名家”。由此看来,也不无道理。                  
③、宋元以后的人,精力用在了学习前人的“神韵”上,不大讲究楷书的用笔和结构,趋易避难,与古法渐远,功力也不及古人,因而法轻意重,学之不易得法;还有的人专务妍媚,天资不足,学力不够,不能秀丽,反致轻佻,于是便有人提出了宋元以后的书法,也不能轻易地学。
㈢、只有唐人的书法才是学习的最佳范本。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唐人书法,渊源魏晋,象初唐的四大家欧、虞、褚、薛,都曾大量地临写过魏晋人的墨迹,欧阳询初学书法即以王羲之为法,虞世南自幼就曾受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的口传手授……,他们以魏晋人为法,出规入矩、意态饱满、藏头护尾、力在画中,出规入矩、意态饱满,提按顿挫、轻重有准、粗细匀称、转折分明、结体工整、法度严谨……,晋人写楷书,用的是篆书的法,是隶书的法,是行草的法,是以自然为法,总之一句话,用的是“古法”,出的是“新意”。因此,是以“韵”胜;而唐人写楷书,学的是魏晋人的法,用的也是魏晋人的法,一点一画都是以晋人为法,是未成立意而规矩已经在先,因而是万变也不能离其宗,是以“法胜”。也正是如此,唐人书法自然也就成了入晋的最佳途径。
3)、选择什么书体?也就是说,李斯、钟繇、王羲之……,名家林立,自成一体,我们选哪一家?
①、初学书法,为什么先要宗其一家。我们知道,虞世南幼师智永,故妍润闲雅,不涉险怪,不斗工巧,刚柔适中,得晋人真传;欧阳询幼学右军,楷书从古隶中脱化而来,锋芒备俱而以圆融之笔运之,超逸俊迈,苍劲简质,疏密长短出人意外,有钟王遗意。由此可见,欧、虞虽是一脉相承,但他们又各立门户,自成“家”法。因此,初学书法,要宗其一家,才能寻其门径,得其“家”法,倍加功力,而登堂入室。反之,若是今日学虞,明日学欧,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终是不能识得“家”法。而被拒之在门外。他们虽然是各立门户,但他们又都是源于钟王,因此,只要我们学习其中的某一家,都能顺流溯源而逼进魏晋。
②、我选哪一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如喜好温雅完美的风格,就可以选择褚遂良。褚体字如披沙拣金、清劲绝俗;如喜好庄重笃实的风格就可以选择颜真卿。颜体字力沉神浮,字如其人……。当然,也有人对某一家的书法,初看时并不觉得有什么奇异处。可时间一长,看到了其中的妙处,看出了古人的用心处,便会置之左右而爱不释手。总之,择帖要专一,临摹要持之以恒,心诚意专,不使一物横在心中,这样才能日亲日近。反之若“先入为主”或朝三暮四,我与帖只能是背道而驰越疏越远。
2、临摹的方法。
1)、是先临还是先摹?
①、摹写不仅可以帮助熟记字形,而且还可以仔细地观察到用笔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点画的顾盼呼应、转折向背、方圆屈曲、粗细长短、大小疏密……还可以使心有准绳,手有节制。,因此,宜以摹写为先。
②、临写因运笔不受双勾轮廓的限制,因而易得笔意,但易失点画位置;而摹写因受到双勾轮廓的限制,因而易得点画位置,但易失笔意。因此,临和摹又要并重。
2)、怎样临?怎样摹?
临是对着字帖来写,临有对临、背临;摹有描红、双勾、单勾等形式。临和摹,都非常简单,但是我们可别忘了前人所说过的,开始越是容易,而成功越难。这是为什么?道理也是非常的简单。就以临摹来说,对着字岾来临来摹,誰都会,可要摹得好、临得象,可不那么容易。一是笔力,二要到位。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一笔一画,与帖不合,字的形体不完全,字的神态也就显得不丰满,作者的用心也就意会不了。这虽然是难,但只要我们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学,在临摹中锻炼毅力,在临摹中坚定信心……,这样也就能由易而难,步步为实而逼进成功。
三、临摹有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实际上也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临摹有眼高手低的时候,也有手高眼低的时候。眼高手低的时候,是自己的欣赏水平提高了;手高眼低的时候,是自己掌握技巧的能力提高了。所以说,在临摹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并不是临得不好,而是欣赏的水平提高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不会在眼高手低的时候,认为自己临得不好而埋怨自己,也不会在手高眼低的时候自满自足。而是要持之以恒,在日积月累中求得日新月异。临摹,是为了能从规矩中入,也是为了能从规矩中出。入要专,出要博。入以重规叠矩,出也才能奔辙绝尘,从无我到有我。裴儆学习书法以张旭为师。一次颜真卿问他,从张旭那里学到了什么?裴儆说,张旭只是叫我倍加用功,临写法帖,自然能悟出其中的奥妙。张旭的意思是临摹学习不仅要勤奋而且还要用心去领悟。古今往来,凡有成就的书法家莫不如此。钟繇坐画地,卧画被,心摹手追是这样,王羲之学钟繇池水尽墨也是这样,怀素砚成臼,笔成冢,米芾一日不书便觉思涩,赵孟頫日习万字更是这样……,所有这些都说明“只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因此,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哪怕是一天只学一个字,就将这个字学好,既不要因为这个字难学而担心学不好,就不去学;也不要因为这个字容易学,就满不在乎地求进度。而是要以一颗平常心,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写好这个字。就象宋朝诗人刘克庄所说的那样,“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之不已,何患无成。
 

 Copyright©1999-2007 wyhl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42824号
    地          址:山东省汶上县书法家协会          邮编:272500    电话:0537-7234366
    驻京办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70号    邮编:100075    电话:010-87875281 
    
http://www.china-shufa.com.cn  E-mail: wenshang1111@126.com
       中国书法之乡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