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网
 

 会 员 登 录

 在 线 留 言

 
书法的美是静与自然的回归
中国书法之乡网   2009-11-03 17:25:48 作者:2 来源: 文字大小:[][][]

书法的美是静与自然的回归


——从《曹全碑》的艺术特点谈中国道家艺术精神

孔维阳 / 文


        纵观《曹全碑》的艺术特点:秀逸多姿,结体均整,纯朴自然。杨守敬《平碑记》云:“秀润之气。”康有为曰:“秀韵则有《曹全》。”这些评语除了受到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外,我认为还有道家艺术精神的体现。
        从书法学的角度看,中国书法是从传统文化中发展而成的一门国粹艺术,而道家文化则是传统文化中出的分支,其精神亦体现在中国的书法艺术美中——意境美。
        “书法的意境美是和形式美相对应的一个审美范畴,它是指蕴含在书法作品中的形而上的丰富意趣和个性美感,古人称之为‘神采’或‘风神’。在书法美中,意境美和形式美有着不同的地位,具有丰富多样意趣的形式美是意境美的基础和具体笔墨体现,而意境美则是形式美的艺术升华,它更具有一种形而上的审美意味,是书法艺术的一种至高境界。”①
        这种“至高境界”即道家艺术精神的“静与自然的回归”。古希腊先哲亚理士多德说美就是摹仿自然。也许这对现代人来说已难以接受。而几乎所有艺术的起源都是从摹仿开始迈步的。当然,“这里所指的摹仿,不是指所谓摹拟的手法。摹仿是驻守在人类心理深层的一种机能和倾向,它通过主体的活动来实现,并体现在一定外在的物质形式上,或某种形为的过程中,这一心理倾向对于较高级动物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②而摹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意义。
        《曹全碑》全篇字迹展示着人类心理深层的那种静态之美、那种道法自然的倾向。老子之自然的本意乃是一种静寂无为的状态,“道法自然”揭示了人类向往回归自然和探根寻源的强烈欲望。“夫物芸芸,名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老子》)虽然老子未能走出天命论的怪圈,但他毕竟揭示了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观”,并且更具体化和艺术化了。“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这与老子“归根曰静”是一脉相承的。而庄子又提出了“虚静”、“恬淡”、“寂寞”等具有美学意义的范畴。特别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的观点更被后世艺术家们、书法家们视为永恒追求的境界。刘勰断言“繁采寡情,味之必厌”;③李白强调诗贵“清真”、“自然”,苏轼高呼:“天真烂漫是吾师。”
        书法艺术的起源以及她那随赏随美变化多端的线条,不知诱发了多少代文人雅士们的奇思妙想。那个创造文字和书法的人叫“苍颉”,他用手指在自己掌中划写出最初的文字,这个奇迹诞生的时刻,天空降下了粟雨,鬼怪彻夜啼哭,龙蛇则隐匿不现。
        古代神话的真实性我们无暇去进行考证。而此种神话的产生,表明了古人早已感悟到了书法与自然之间的神秘的联系。
汉代大书家蔡邕称“书肇于自然”。“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④历代卓有成就的大书家,几乎都有过从自然事物中获得灵感的亲身体验: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颜真卿观屋漏痕;怀素观乌云变幻;黄山谷观荡桨拔棹……,他们从这些似乎与书法毫不相干的事物中突然感悟到了书法艺术的真谛,多少年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问题,在瞬间找到了答案,胸中豁然开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⑤这就是顿悟自然,这就是静中回归自然。
        清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对《曹全碑》感慨曰:“……不解篆籀者,不能学此书;不善真草者,亦不能学此书也。”近人姚华说:“其用笔多圆劲如篆势,所以虽瘦而腴,且如以锥画石,此中锋之最显著也。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有迤而下行者,有略断而续行者相参。皆因势而宽严为之,至纯用转笔者,殆极罕见,故能遒丽独书也。”
        这些特点正是老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美学观的体现,似童心之天真无瑕,纯出自然。所以老子想往“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尼采也曾赞美道:“小孩是天真遗忘,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轮,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神圣的肯定。”⑥然而,成人乃至老人何以有童心。当然不是去摹仿孩童的言行,正如李贽所云:“所谓自然者,非有意为自然而遂以为自然也。若有意为自然,则与矫强何异。”⑦这里使人想到当今那些摹仿“孩儿体”、“太空体”、“笨拙体”者,这般举动不是东施效颦,便是缘木求鱼。心为名利所蛊,胸无点墨文章,何以谈论艺术,更不可能达到“静得万物”和“道法自然”的艺术境界了。
        粗略一览本文,好像是感觉道家辩证思想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很大,但事实上只是中国书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道家的辩证思想而已。

 

参考文献:
①虞晓勇副教授《书法学》讲义,第一章书法学概说。
②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③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④蔡邕《九势》、《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⑤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北岳文艺出版社。
⑥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文化艺术出版社。
⑦李贽《焚书·读律肤说》,《中国古典美学丛书》,中华书局。

 

 Copyright©1999-2007 wyhl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42824号
    地          址:山东省汶上县书法家协会          邮编:272500    电话:0537-7234366
    驻京办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70号    邮编:100075    电话:010-87875281 
    
http://www.china-shufa.com.cn  E-mail: wenshang1111@126.com
       中国书法之乡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