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网
 

 会 员 登 录

 在 线 留 言

 
记汶上圣学孔堂
中国书法之乡网   2009-01-02 16:49:34 作者:2 来源: 文字大小:[][][]

——兼议孔子宰中都的影响

李继平

    孔子宰中都,乃其为政之始,他以光辉的思想,卓越超群的才干,治理改造中都,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路不拾遗,器不雕伪”的奇迹和安定和谐的太平景象,成为各国诸侯争相效仿的楷模。这一辉煌的历史文化圣迹,史有记,志有载,有口皆碑。鲁定公问:“以中都之法治鲁如何?”孔子对曰:“虽天下可矣!”及至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治国安邦的典章定律,其影响是深远的。舍此,孔子在教育方面从“有教无类”开始,政暇之余,创办了孔堂,与弟子讲经说道,教化百姓,后人承其志,遵其诲,办书院,立庙宇,兴学校,充人才,迄今两千五百余年,长盛不衰。汶城内的书院小学,至今仍是县教育局的直属重点学校。

    一、孔堂的历史沿革。

    孔堂在今汶上县次邱镇湖口、朱庄之间,孔子政治之暇与群弟子讲习授业之地,俗名讲堂、讲书堂,后被称圣泽书院。孔子曾钓鱼于此,故旁有“钓鱼台”。旧时奉祠如阙里故事,有司春秋致祭。而孔堂、讲堂何以又被称为圣泽书院?皆因后人仰慕孔子圣泽而不忘,继而承之,发扬而光大之。其兴始不能悉考,可知者在北魏孝昌丙午(526年),有一条石记其兴建之由,没其姓名者居半,上有顺大夫陆愍等人。至唐天宝壬辰(752年)有大画家吴道子所画圣兖公小像,徐浩为之题额,又有颜真卿书、程浩所撰的夫子庙堂记。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南阳周师中为县令,重加修建,王尧年为之记。元朝至元三十年(1293年)都水少监(相当于今水利部副部长)汶人马之贞复建大成殿四楹,中肃圣容、旁列十哲像。之后西益张源,漕南江武,真定贾鳞等扩建孔堂,历时十余年,堂、室、门、庑、疱、池、井一齐具备。明世宗嘉靖初年,巡抚都御史陈凤梧,因扩湖济运,下令移建,县令吴瀛将其迁建于县城太仆寺之南,专为讲肄之所。久之,讲钓之遗遂荒,圣泽之谓名存实亡。真至明万历年间县令楚谭周,因感汶为古中都先师筮仕之地,讲堂则颜(渊)闵(损)游(子游)夏(子夏)辨志之区,故重修之。他广出奉缗佐经费,庀材鸠工,以教谕董光及王有道檀芳远诸生董其役,或葺其旧,或撤旧而新,外设戟门,中置辅座镌金石之刻,有吴道子所画、徐浩题额夫子像,颜真卿书、程浩撰的夫子庙堂碑,王尧年所撰夫子庙堂碑等。院中建正殿三楹,前为拜殿三楹,再前为门缭。万历元年(1573年),知县张维成葺修,且易名为复古书院。万历十二年(1584年),知县尚瓒葺修,改门缭为牌坊式,仍名为圣泽书院。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衍圣公修建讲书堂,内供奉至圣大像。

    明正德年间,诰授衍圣公三子为太常寺博士,主汶上圣泽书院祀事。清顺治年间补太常寺博士衍圣公六十六代孙孔衍珏主祀书院。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后,各地书院大都以考课为主,是科举的预备场所。到道光二十四年(1845年)圣泽书院增建了学舍,又建了东西考棚,此时规模宏大,为书院之鼎盛时期。

    孔子创建私塾,实行“有教无类”,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书院是一种极好的形式。而何时有“书院”这种名称,因未查到资料,缺乏根据,故不敢枉言。然而由上可知,中都孔堂是孔子所创,由孔堂到讲书堂,再到圣泽书院,在汶上存在了整整两千五百余年,迄今汶城内的书院小学仍是汶上基础教育的摇篮。不仅如此,唐宋以降,暨乎明清,书院在华夏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其中不乏如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等著名书院。书院的长期存在,对中国的教育、政治、乃至社会变革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孔子思想对中都的历史影响。

    孔子宰中都,制礼仪、创孔堂、行教化、养生送死,一年,四方诸侯则焉。其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今就下述四个方面简述之:

    其一,孔子宰中都行教化之最大影响,乃是治世教人。在孔子思想教化下,中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或文、或武、或忠、或孝、或良吏、或栋梁之材,可数百计,可谓“人杰”。战国时平陆大夫孔距心和孟子一席精彩的对话,这使距心顿开心塞,承认自己施政过错,而后改之,他效孔子之法,俾平陆(中都)治理得井然。东汉末三国时士燮任交趾太守(交趾治今广西苍梧、海南与越南北部),在中原内地大乱之时,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百姓安居乐业。他习儒道,尤爱《春秋》,对儒学在越南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唐穆宗长庆二年,刑审容作宰中都,博学能文,亲政爱民,鼎新文庙,兴学育才。五代之梁将王彦章。汶之武人也,以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而著称,史称五代一人。北宋穆修,是有据可查汶上进士第一人,是著名的散文家,著有《穆参军集》,他自幼聪颖苦读,十几岁能落笔成诵,提倡韩柳之散文传统,为北宋文坛注入了清新之风,一扫当时流行的“西昆体”文风,他对当时文坛上的欧阳修和尹诛、苏舜钦等影响很大,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欧阳修等人的弘扬开拓,终使宋代散文树起了一座丰碑。元代更是人才辈出,精英云集,曹元用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为时之“三俊”,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元代礼制草诏令多出其手,他推崇儒学,极力主张科举取士。并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使科举制度得到发展,对巩固元政权起到了促进作用。明代不仅栋梁之臣不乏其人,更有布衣水利家白英。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宁礼,(虽祖籍为河南永宁,但其嫡裔子孙于万历年间来南旺守祠亦为汶邑旺族)采纳农民水利家白英之策。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筑戴村及罡城坝。遏汶水、汇诸泉水尽出南旺,使南北分流,南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之六,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七达漳卫,南至沽头地降一百十六尺置二十一达江淮。工罢还京复旨,论功第一。嘉、隆、万三朝,汶上相继有兵部尚书路迎、户部尚书王杲、吏部尚书吴岳,工部尚书郭朝宾,他们都是干国功臣,都尊孔向道,德高志远,为民谋事,家无余财。郭朝宾是四尚书中最晚的一个。一日早朝后,权相严嵩见百官中江西籍者居半,便得意的对郭朝宾说:“满朝文武半江西。”朝宾不买他的帐,心想你半江不过是你依仗权势偏党而已,冷笑一声道:“小县不大四尚书”。意思是我汶上中都古地,先师之流风韵教化泽及于今世,不乏栋梁之材。严嵩闻言,没趣地走开了。时至今日,“小县不大四尚书”妇孺皆知。万历年间,进士王命新,生而颖异,博览群书,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无所不览,为时之鸿儒,官至大理寺丞,因与逆党魏忠贤门户不对。罢归故里。聚徒讲学,学者称其为坦山先生,崇祯庚午(1630年)特旨南京尚宝寺卿。著有《千秋馆文集》、《养蒙初训》、主修《汶上县志》。清代,虽高级官吏不及前朝,然则布政使、知府、知州、总兵、主事、郎中之类亦为数不少,朝中大臣亦有之。孔毓洵,是孔子七十六代孙,康熙二十三年,曲阜朝圣,毓询以陪祀生赐贡生。累官广西巡抚、江南河道总督、两广总督加兵部尚书衔,他为官清廉多惠民,江南河道治理功绩卓著。

    此外,据县志有关史料、族谱所载,科举时代,自宋代穆修始至清末止,中文武进士者六十余人,文武举人二百余人,贡生数百人之多。

    其二,古中都汶上为世人瞻仰向往之地。孔子宰中都之后,中都这块地方便成了圣地,尤其是孔堂、中都故址及后来的文庙、思圣堂、圣泽书院等祀孔建筑,都吸引着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帝王公卿前来游瞻。

    世称亚圣的儒派继承人孟子,百年后尝之平陆(战国时属齐,中都易名)与平陆大夫孔距心进行了坦诚而开诚布公的对话,令人寻味而发深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对孔子非常敬仰,他读孔子书,欲闻孔子之遗风,瞻仰孔子宰中都圣迹,索取第一手资料,对孔子宰中都作了“一年,四方皆则之”的简明高度概括。唐代伟大诗仙李白来中都多次,留诗数首,有“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之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和另一大诗人高适,也来过中都游瞻,留有诗词。有书法亚圣之称的颜真卿,则书程浩所撰“夫子庙堂记”碑。宋真宗赵恒,于祥符元年(1008年)封泰山,驾幸曲阜阙里取道中都还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北扫金兵时曾留守过中都,所以旧县衙思圣堂内有岳武穆像配享孔子。明华盖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士奇有诗云:“彦章曾伏城西节,闵子终于汶上辞。”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之一吴国伦有《过汶上赠韩尹》诗曰:“中都文物古来传,问俗新知茂宰贤,海上峰阴郕子国,城头沙没汶阳田 ”。明代著名思想家湛若水《瞻思圣堂观石准》则热情地赞颂了孔子的思想:“沿表汶阳地,问是古中都,宣尼有流化,男女别行途,有堂表思圣,遗准存圣模,治者平偏党,学以平卑高,扩之遂相鲁,东周共庶乎,水也未升堂,入室安可图,寄语都人士,希圣勿自诬。”舍此,明武宗朱厚照,清代康、乾两个有为的皇帝都来过汶上,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或水路或东路经汶上,乾隆皇帝则赋诗南旺分水龙庙六首,御制刻石。由此说中都汶上“地灵”,亦不为过誉。

    其三,继孔子之后,继任者所行之政,一以贯之。孔子之次的继任者,多以孔子之后宰中都为荣,均尊其节(养生送死之节)其教,勉于己,勤于政,系于民,依于仁。冉耕,孔子宰中都时常侍左右,及定公召孔子为司空,及以耕代之,至为勤勉,竟卒于官。继任者尊先师教诲而行王政,深知王政非教化不立。教化非学校不兴,是以上承大统以兴学,养士为先以致本。唐穆宗长庆二年中都县令刑审容走马上任之首要是新修圣庙(庙学合一),扩充校舍,创良好环境以劝学。宋哲宗是县令周师中,为政宽严兼之而适宜,锄奸扶良,百姓安之。又求孔子之义而行其政,创思圣堂以自励,以中行之义刻准字池于堂前,又于钓鱼台之旁移建圣泽书院以劝学育生。明洪武时,县令史成祖在任时克己奉公,兴学校励风俗,政清讼简。而其私宅釜有炊糜,翁无斗粟,衣冠粗敞,挂之壁间。嘉靖中知汶上县事赵可怀强力精敏,体恤民情,理案秉公不阿,百姓比之包孝肃,隆庆间县令张惟诚,为政犹重农物。创置补助厂,置耕牛百余头,种子千余石,以解决贫民不能耕种者,又于县城设常平仓、四境设保赤仓,以平息冬春青黄不接时粮价暴增之危。更建书院,置设学校,掌县境学童之启蒙。及清之后,历任县令有德政勤绩者亦为数不少。通州雷一龙以进士出任县令,为政廉慈兼施,尤喜与士子讲书课艺,岁无虚日,人称有夫子作宰之遗。顺治十八年江南休宁汪震元奉调赴汶,廉政严明,人恒敬之,在汶九年,政绩卓异,去后县民为之建生祠于县儒学西华门外。舍此,更有不少知汶上县者,仰夫子宰中都之遗风,对先师作宰所留之遗建置,带头捐奉倡导修建,使两千余年之圣迹未泯,亦当谓阙功大矣。

    其四,在孝义方面,历代亦不乏典范人物。明洪武中,邑庠生侯昱,家贫事母至孝,当十六岁时母死,庐墓三年,奉旨建孝子牌坊,上书“圣旨”,“侯昱之门”,至今其村名为“侯之门”。中都故城旁开河村民董天河以卖菜为生,养亲抚弟,得粟先饱其母,自食秕糠,每怀饼果归,避稚子以奉母,分家时家私任由其弟选,感动乡人聚金建坊以表彰。明嘉靖中,城中关帝庙与路氏家祠相邻,且各役其室,均欲多占一墙,两下争执,各不相让。路氏族人,便写信给在朝任兵部尚书的路迎,路尚书随修书一封交与来人,说:“拿了这封信给族人,一切皆善。持书人回来将书呈与族长者,拆书观之曰:“千里捎信为一墙,再让一墙有何方,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主动退出一墙施工,修庙者见路氏不仗权势,而以义让出一墙,故而形成了一条胡同,名曰:“仁义胡同”。至孝王玙,尝为定州司训,恨己不能侍亲,便请画工写亲舍力,朝夕凝望。友人薛文清见之,乃于绘画上提额云:先生累业居邹鲁,礼乐诗书绍先祖,夫子遗风饱己闻,杏坛遗迹频经睹,一自宾心上玉京,便拜除书绾绿组,官在定州千里余,回首乡关路修阻,为因甘旨缺晨昏,故遗良工写乡土,淡蔼初分岭上村,转烟乍点天过柳。先生乃是纯孝人,思亲对次融心神。锦衣有日遂荣养,寿殇更祝如大椿。视图如事亲,敬图如敬亲,后将此图作家珍传于子孙。如上孝义者,数不胜数,故汶邑以孝义之乡著世。

    夫孔子宰中都,政暇之余讲习之所孔堂,对后世,特别是汶上的教育影响至深,两千余年源远流长,蔚然成风。其宰中都“养生送死之节”的治世之道,其思想影响,其流风余韵,可谓过化存神,虽百世而未斩,千秋而不朽,实汶上之荣光与骄傲。而今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无论在教育、思想政治领域还是哲学领域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且这一财富已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矣,她已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正如西方人所说:“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因此,我们必须倍加珍爱这座伟大的思想宝库,努力汲取并发扬之、光大之,为建设安定和谐的小康社会服务!奉劝莅鲁拜吓孔庙、孔府、孔林的人们,不妨取道古中都汶上一观。

 

 Copyright©1999-2007 wyhl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42824号
    地          址:山东省汶上县书法家协会          邮编:272500    电话:0537-7234366
    驻京办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70号    邮编:100075    电话:010-87875281 
    
http://www.china-shufa.com.cn  E-mail: wenshang1111@126.com
       中国书法之乡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