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网
 
 会 员 登 录

在线留言

 
法古豪放 百态千姿
中国书法之乡网   2009-11-13 15:28:20 作者:2 来源: 文字大小:[][][]

   

 

 

法古豪放  百态千姿

 

____毛泽东书法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之我见

 

 

周淮河/文

 

 

    我是毛体书法的爱好者,经常应机关和个人要求,从事临摹和创作服务,受到了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由于毛泽东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他又因人、因时、因事书写出不同的形态和气势,临习的难度相当大。尽管自己精心临摹和创作出比较满意的作品,但仍然感到别人在肯定的同时,指导、点评和建议的很有道理。当然也有人指出临摹的作品与毛泽东书法形、神有异,我认为这种观点永远都是正确的。但综合两种意见,就后者而言,有必要将以下情况介绍给读者:

       其一       由于临习者的学识、书写方法、结字技能、书法功力等远不及毛泽同志,所以不可能悟尽真谛,完善发挥。再者毛泽东书法艺术空间跨度大,时间延续长,他由一名学子直至党和国家的领袖,其叱咤风云的阅历和政治地位的变化,必然对其书法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出现了毛泽东书法在各个时期明显不同的艺术风格。读者仅凭对毛泽东某个时期或某件作品的观感作为范例,来判定临习者作品的形、神是否,显然有失偏颇。例如191596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信书写的行楷与其六十年代写给郭沫若、华罗庚的草书信函比较,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同为毛泽东所书。

       其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及以后公开发表的丢泽东自作诗词的书法,最具代表性的为《七律·长征》中的“三军过后尽开颜”;《满江红·和郭沫若》中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些激情涌动,灵感喷发的神来之笔在多数人的脑中定格,人们谈起毛泽东书法,都认为只有那样的气势和形态才是毛体书法,否则都不象。殊不知毛泽东也有很多心态平和的愉悦之作,例如:1954723给女儿李敏、李纳的信,解放后手书1932年自作的《贺新郎·别友》等等。除此之外毛泽东亦偶有心情沉重甚至忧愤之余,例如19155月书《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十六字铭耻和1946年为“四八”①遇难烈士的题词等。

       其三       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题词也有显著的差异,而且差别很大,判若两人手笔。例如在延安为中央党校的题词“实事求是”根本不可能与六十年代“向雷锋同志学习”是题词相提并论。因为从19851016他给田家英的信,要求田给他提供历代名家草书字贴。由此看出,建国以后毛泽东已向草书进军,书法艺术进入飞跃阶段。尤其是六十年代,已达炉火纯青,任间挥洒,精品迭出。此外,毛泽东也具有常人一样的情感,他又是善于挑战、改革、和创新的人,所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不能从单一、传统的角度、更不能用静止不变的观点。

       其四       毛泽东除书写自作诗词外,工作之余信手挥洒200多首鲜为人知的古代诗词及其名句。长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和《枚乘七发》等,短的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中既有诸如严遂成的《 三垂冈》等狂放之作,也有曹操的碣石诗《观沧海》等厚重老辣之精品。

       其五       解放前后,毛泽东为报刊、单位、部队、和个人题词、题字很多,自己也有不满意之作重新题写。例如为《湖南日报》题写三次,《天津日报》题写二次,《新华书店》题写三次。就“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先后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九次题写。最常见的是1945年在重庆为香港《大公报》职工题写的。当然历次题写神采不一,形态迥然。其它有的题词如果不看署名,就字而言,很难和毛泽东联系在一起。例如为张维母亲八十寿题的贺词“如日之升       如月之恒”。

       其六       毛泽东几十年来书写了大量的信函,在给不同的对象,使用书体截然不同。给高级知识分子,象华罗庚、郭沫若、柳亚子、周士钊写信,则多见行草,甚至狂草。给基层干部、群众,一般都用行书,例如给韶山乡人民政府和孙配君母子的信。给党外人士写信,书法则传统、规范,以示尊重和友好。最有代表性的是19441222写给国民党高级将领邓宝珊的信。笔迹老辣凝重,应该说是书信中书法之精品。

       综上所述:毛泽东书法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非常人能比。同样的一个字,只举“人”字仅仅两画而言为例,他能结出多种形态,且完全在书写情理之中,则又在常人意料之外。震惊国民党文坛、政坛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毛泽东解放前后曾十多次书写赠人,每次作品的章法、艺术风格都大相径庭。就“毛泽东”三个字的落款,有人做过统计达168种之多。 这样发达的思维和丰富想象的结字技能除毛泽东尚无二人。毛泽东虽不是神,但决非常人可及。所以他的书法墨宝既传统、法古又创新、豪放,可谓百态千姿。不深入研究毛泽东书法艺术发展变化的过程,仅凭接触报刊发表的零星散件作结论,去比照后人临习毛体书法像似程度,显然既主观又随意,令临习者不能苟同和折服。就本人而言不论是原件临贴还是脱贴创作,每一个字(包括章法)都与毛泽东书法艺术有渊源,绝非师出无名。

如果非要深究像似程度,个人认为,在尽可能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关键要展示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精、气、神、韵,弘扬其深邃、伟大的内涵。假设读者坚持自己的观点,显然是对如何继承先进文化缺乏正确的理念,忽略了齐白石说的话“象我者死       似我者生”的从艺规则,不客气的说是对毛泽东浩如烟海、波澜壮阔的文字手稿、诗词书法、书卷接触不多、知之甚少。

 

 Copyright©1999-2007 wyhl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42824号
    地          址:山东省汶上县书法家协会          邮编:272500    电话:0537-7234366
    驻京办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70号    邮编:100075    电话:010-87875281 
    
http://www.china-shufa.com.cn  E-mail: wenshang1111@126.com
       中国书法之乡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